北京簋街,机动车停靠在自行车道上。 汲东野 摄
目前路侧停车位大多是委托经营,且小规模公司居多,仅朝阳区就有80多家停车管理企业,公司小就易发生管理不规范,企业在经营服务上存在问题,在收费上也存在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赵瀚文
“要停车是吗……”不等回答,一名身着制服的停车管理员奔向前方寻找车位,很快又回来,引导汽车来到公交站前,“可以停在这儿……”法治周末记者看到,一辆汽车正在公交站前停车,而站台上还有两三个等公交车的人。
这是发生在北京市簋街(东直门内大街)上的一幕。7月9日周日晚上10点左右,簋街两侧的道路边几乎停满了车,就连公交站前也如此。
这里的路侧停车如何收费?“一口价30元,随便停多久。”停车管理员会说。簋街是北京市闻名的餐饮一条街,街上餐饮店铺密集,且大多24小时营业。
但记者看到路北侧的停车牌上写着限时停车:小型车首小时内2.5元/15分钟,首小时外3.75元/15分钟,也就是停满一小时交10元,此后每增加一小时加15元。如果按照停车牌指示,停满两个半小时费用已经超过30元。大多来此地宵夜的人不会拒绝这个价格。
其实,在北京市,可以议价的路侧停车处并不少见。车主王铮(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以她停车的经验,可以议价的或一口价的占道停车处与标准计时收费的占比几乎是一半一半。“一般情况下,我都不要发票,还会试着讲讲价。比如吃个饭就走,给你10块之类的。”王铮说。
根据王铮的观察,大约是从去年起,北京市的路侧停车管理渐趋规范。“我家小区(北苑家园)前的马路,此前因为没有停车管理,停车混乱,常造成交通不通畅。现在有了停车管理,路通畅多了。停车收费人员也多穿上了制服,也就是有了正规的公司管理。”王铮认为。
北京市交通委起草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送审稿)》,并已于4月11日起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据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此前就明确提出,该管理条例将于年内制定完成。
条例中有对路侧停车管理和停车管理企业的清晰规定。不过,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的社会反应来看,路侧停车的收支混乱、对社会资本开放程度的争议等,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解到,路侧停车收费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停车收费员不按规定要价、无工作证、不提供发票、私划停车位等现象仍较为突出。阳光怎样才能照进路侧停车管理的“灰色地带”?
工作服与发票上的公司不一致
近几年来,簋街夜晚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一直较为突出,被前来光顾的顾客和周围的居民诟病不止。不过,自去年9月以来,簋街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般的环境整治。其中就包括“大修全长近1.5公里的道路,道路也进行了拓宽”。
据簋街环境综合提升指挥部副总指挥阮君介绍,簋街平时有600个停车位的需求,高峰期则需要900个。但簋街原来只有171个停车位,只能停在路侧,现通过扩路等方式在簋街东段又增加了200个停车位,未来还有望建立立体停车场。
5月1日起,整修后的簋街再度开街,着实已有新风貌,王铮告诉记者,确实更好停车了。
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市交通委官网查询备案停车场信息发现,东直门内大街上的路侧占道停车场共有128个,分别位于东直门内大街(小街至东直门桥)两侧和东直门内大街西段(北新桥至小街)南侧。东直门内大街西段北侧并未设置路侧占道停车位。
然而,记者看到,位于东直门内大街西段北侧的胡大饭馆(总店)门前绿化带外道路内侧仍停放着车辆。
不仅如此,在东直门内大街整条道路的两侧,记者未见到明确的画有停车位的停车线。“我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停车线还是自行车道。”王铮说,有些车辆间距很小,难为了那些新手司机。
夜晚的簋街并不缺车,车来车往。路边的停车收费员跑前跑后的盯着自己“所辖”的区域,看看是否有打算停车的车辆,以及将要离开的车辆。
“前几天晚上北京大雨,我一晚上还收了1000多元!”簋街的一位停车管理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名管理人员介绍,一般一个收费员负责收十多个车位。
这名停车收费员身着灰色工作服,工作服背后印有“东方捷路容和”字样。他告诉记者,他是“北京东方捷路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的员工,所收的停车费都要交给公司。不过,当记者向他索要停车收费员“工作证”时,他很干脆地说“没有”。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占道停车收费员新款上岗证将正式启用,规定指出,没有佩戴工作证的收费员,市民可拒绝交费。
不过,王铮说:“我从不查看收费员的工作证。他没有工作证,你就能不交车费了吗?车子停在他哪儿,万一给你故意划了蹭了呢?多麻烦。”
记者留意到,簋街北侧的停车收费员都身着印有“东方捷路”的灰色工作服。
“通常一口价的情况下,都是停车先交费,开车离开的时候再给发票。”另一位车主赵明(化名)告诉记者。记者在簋街处遇到的情况亦是如此,记者先交了30元的停车费,在簋街仅呆了约一个小时离开,停车收费员撕下三张10元的“北京市停车收费定额专用发票”给记者。
然而,当记者仔细查看发票时发现,发票右下方收款单位的印章为“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西安达分部”。何以“东方捷路”公司人员收的停车费要用“公联安达”公司的发票?
记者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所录,北京东方捷路停车场管理有限公司的登记“住所”,是“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10号楼二层E”。此处早已荒废,堆积了许多杂物,四处都是厚厚的灰尘,楼内无人办公。
记者也曾尝试前往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登记住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甲一号。然而并没有找到这个地址,询问附近人员,均表示不清楚该地址所在何处,亦没有听说该公司。
随后,记者前往公联安达官网所述的地址希望进行公开采访,其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的来访非常谨慎,在得知记者没有预约或经人介绍即前来采访时,这位负责人说:“你们是自己摸过来的吗?”他记录下记者的问题,但未作任何回复。
此后,在约定回应时间,该负责人致电记者,仅对公司接受采访的相应程序进行了介绍,并对当日的态度表示道歉。
规范的路侧停车管理受欢迎
当然,并非所有路侧占道停车管理都存在不规范现象。记者在工体北路路侧停车时,查看并扫描了停车收费员的工作证件,显示“北京市占道停车收费员上岗证”。上岗证上除了标有收费员姓名,还有证件有效时间、企业监督电话、企业名称、发证机关、监督部门等信息。
该收费员所属公司为北京京联顺达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朝阳分公司(简称京联顺达),发证机关为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监督部门为朝阳区交通委。
记者尝试以不要发票为由与该收费员议价,被收费员拒绝。根据停车时间,该收费员收取了记者5元停车费,并给记者收款单位为京联顺达的停车发票。
道路一侧的收费停车场指示牌上写着,该停车场经营单位为京联顺达,并写明了范围位置与120个车位总数。
停车收费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规范的占道路侧收费也会遇到车主不交费的情况。赵明说:“我都亲眼见过,车主不交路侧停车费,开车就跑,停车收费员在后面狂追。怪不得有些路侧收费员会主动议价,要求停车先交费呢。”
王铮也曾遇到这样的情景:有车辆司机因不愿意交路侧停车费,与停车收费员起争执,收费员报警,民警调解,车辆司机又交费。
王铮是路侧占道停车交费的拥护者,她并不关心停车管理公司收取的路侧停车费都用作何用,她认为最重要是“停车更加方便,有了路侧停车管理,交通拥堵现象也大大缓解”。
路侧停车位多是委托经营
很多人都关注这样的问题:企业依据什么可以收取路侧占道停车费?收取的停车费都用作了什么用途?相关行业主管单位通过怎样的方式对企业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管?
法治周末记者曾向公联安达询问:“你们的行业主管单位是谁?”公联安达的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电话回应里说,这不是他们可以回答的内容,建议直接采访相关部门。
一位道路交通领域专家介绍说,北京停车管理行业主管部门是北京市交通委,路内(侧)停车施划标准在公安交管部门,停车位的设置可能是在各区政府,并在交通委备案。全国各地市停车管理的主管部门并不相同,有的在交通委,有的在公安交管,有的是在规划或者城管。
法治周末记者7月13日向北京市交通委发出采访函,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未得到任何回音。
记者查询公开媒体报道,5月24日,北京市交通委停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路侧停车位大多是委托经营,且小规模公司居多,仅朝阳区就有80多家停车管理企业,公司小就易发生管理不规范,企业在经营服务上存在问题,在收费上也存在问题。”
刘璐(化名)曾是一名北京城管工作人员,她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们通常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将停车场承包给停车管理企业,企业每年会交付一定数额的特许经营费用,剩下的停车费就都是企业自己的了。
钱去哪儿了
为了规范违规经营、乱收费等行为,并解决停车管理公司的服务问题,自2014年1月起,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城六区占道停车特许经营办法》,路侧停车由以前的政府委托公司服务,改为了通过招标的方式选定,每两年招标一次,中标人的占道停车特许经营期限不超过两年。
此外,特许经营实施后,按路段经营的方式改为按区域经营,由各区政府划定每个区域的具体范围,今后每个区域只由一家停车管理公司来经营,并严格要求企业不能将经营权转让、承包。
然而,尽管该经营办法严格要求企业不能将经营权转让、承包,但是,一些停车公司仍会把占道停车路段分层转包。占道停车乱收费、可以议价的现象也仍旧存在。
业内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与北京市关于路侧停车的多头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多头管理效率低,且出现问题时容易有推诿现象。路侧停车管理除了涉及上文所述的交通委、公安交管部门、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还涉及到发改委、城管执法局、工商与税务部门等。停车乱象可能会有空子可钻。
按照《北京市城六区占道停车特许经营办法》中的规定,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将纳入城六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各区政府也要加强对占道停车特许经营权使用费的征收管理,并定期对征收情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示。
自2011年至今,北京市未曾公布过停车所带来的财政收入。
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多位交通领域专家,均表示“不清楚北京路侧停车收取的钱去哪儿了”。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北京市的停车收入具体政府拿多少,企业拿多少,就是一笔“糊涂账”。尽管社会一直在呼吁北京公开停车收入,效果却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