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阿姨与母语、外语
2017-11-13 18:51:22 来源:华夏早报网
母亲是自己的娘,阿姨则是别人的娘;母亲生下了自己,阿姨则生出了别人;母亲与阿姨有天壤之别,绝不可同日而语。
文/谭文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著名诗句,说明深情温暖、无微不至、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永远在沐浴着儿女们。
歌曲《中国娃》中有几句歌词也挺感人:“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要做“有志的中国娃”。这歌则赞美了儿女们对妈妈的感恩的心。
人总有一天会老,母亲也一样,当母亲老了,走不动了,儿女们就应孝敬母亲,赡养母亲,关爱母亲,包括经济上的支持,也包括精神上、感情上的安慰等等。
母亲是自己的娘,阿姨则是别人的娘;母亲生下了自己,阿姨则生出了别人;母亲与阿姨有天壤之别,绝不可同日而语。母亲老了,子女应该赡养,阿姨老了则跟自己没有关系,因为并无赡养义务。
母亲老了,子女们应给予经济上的赡养,假设每月1500元,阿姨老了,自己就可以不管,因为她有自己的儿女。如果每月给母亲1500元给阿姨也是1500元的话,这就不可理喻,如要支持,最多也只能每月几百元,总应有区别。
从精神安慰来看,假如每年回家看望母亲150次,阿姨本有自己的儿女看望,而你也每年去看望阿姨150次,那么这又不可理喻了,不懂亲疏,违背人伦。我认为,这不仅让阿姨的子女不好意思甚至反对,旁人也难以理解,而且自己会很累,自己的母亲也会感到委曲。
然而,“母亲、阿姨”不分的事,在中华大地上却一直在持续,一直在刺痛着“母亲”的心。中国的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执掌高考指挥棒的人,却一直在做着“母亲、阿姨”不分、亲疏不分的事,竟然将英语与语文平列,先是都定分值100分,后来更是将英语高拔,都定分值150分。
我真的很无语,无法理解,也非常愤怒。语文就是汉语,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外语之一,外语是外国人的母语。高考时,将英语与语文分值平列,这就逼着我们的孩子们将“阿姨”与“母亲”平等对待,逼着他们去多读“阿姨”的书,久而久之,他们会对“阿姨”更了解、更有兴趣,而对母亲则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兴趣,最终,则会忘记自己的“出处”,忘记自己的“来路”。
我认为,对“阿姨”即别人的母亲,可以去了解,也可以不去了解;可以在经济上有所帮助,也可以不帮助;总之,绝不能与母亲平起平坐,一视同仁。因此,高考中对英语或其他任何外语,可以考也可以不考,如果要考,其分值也不能同语文平列,最多定位语文的三分之一,即50分左右。
阿姨不是母亲,绝不能和母亲比,同样,外语也不是母语,绝不能和语文比。高考改革已刻不容缓,应正确把好指挥棒,大幅度降低英语(外语)的分值,否则,我们的孩子们虽然仍爱“母亲”,但可能更爱“阿姨”。真到那一天,高兴的是“阿姨”,流泪的是“母亲”,也就是我们的母语。
相关热词搜索:母语 阿姨 母亲
上一篇:《道德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下一篇:写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