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我看见了
2017-12-07 09:37:56 来源:大喜火锅


    文/肖大笑


   
    为一个清晰的世界而努力

    我已经忘了我是先看了柴静的演讲《穹顶之下》还是先看了她的书《看见》,但是这两者对于我有着强烈的联系感,这种联系感悄然改变了我对自我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大概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我极度渴望观察事物,了解人性。

    我在读《看见》的时候,经常在夜晚的被窝里盯着柴静的照片看。她很瘦,小小的身板,干净的短发,我没有看她浓妆艳抹过,但她眼睛总是亮得很厉害,有一种尖刀劈过的凛冽感。

    她承担了我对话语英雄的所有向往与寄托。

    柴静从2011年开始主持《看见》的周末档,那时我12岁,8月份进入初中,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忐忑而又迷茫地行动着。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后来还差点跟着去“横行霸道”。很多年后我重新打量那个羡慕风光、盲目追风的自己,也重新打量那个充满混乱与绝望的成长环境,我才明白,成长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宝贵。

    它使我免于陷入黑暗与罪恶。

    我看见了。

    上了大学后,我有一段时间忘了去看见。直到某堂思修课,老师放了柴静采访林书豪的视频。

    她的眼睛重新提醒了我。

    要去看见了。

    于是我开始看央视节目《看见》,一部分是由柴静主持,一部分不是。可这个现已停播的节目并不仅仅是我对柴静表达热爱的平台,它是推动我思考与形成社会人格的助推力。

    无论是不是柴静主持,这个节目都有它存在的伟大意义。

    那些以我狭隘的眼光看不见的东西,它会呈现给我,但它从不试图控制我。

    所以我决心在《大喜火锅》做系列推送,来承载我在《看见》中以及《看见》延续出来的东西中得到的一些浅薄情绪与思考。

    我渴望从《大喜火锅》中传播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而不局限于我的个人生活与情感。我希望它能有关于更多,但绝不是评论与指责更多。
   
    最后,我很明白我思想里的缺陷和许多的不成熟,希望大家包容与指正。

    谢谢大家的等待。

    我会一直看见。

    央视《看见》

    2010年12月6日起,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频道推出全新午间专题栏目《看见》。作为一档记录现实题材的专题节目,《看见》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2011年8月7日柴静、邱启明搭档主持周末版《看见》,第一期采访“微博女王”姚晨,同时也指人的眼睛所看到的。2013年柴静编写书籍《看见》,叙述了她十年以来的新闻历程。

    柴静《看见》

    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我看见了

上一篇:初冬银杏,其叶如金
下一篇:我看见了(一)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