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珍藏人生】我的第一本“日知录”
2017-12-11 22:05:26 来源:华夏早报网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文所写的是我的一本“日知录”,有了第一,就有第二、第三以及更多,三十年的积累,我确实有不少收获,后来,我又有很多的“日知录”……

    文/谭文革

    周日,我在家整理书柜,抹抹灰尘,无意中看到了自己的一本“日知录”,那还是我于1986年下半年开始记录的几年的学习笔记和心得。

    这本“日知录”已收藏了三十余年,封面有些发黄,很陈旧了,上面写有我的名字,里面有我的一些记录、感悟、学习计划和人生目标。我翻了翻“日知录”,感慨良多。

    打开第一页,我的第一篇短文展现在面前——《回首与展望》:“八六年届高考场上,我成了实实在在的失败者。不堪回首,我虚度过了多少个日月、宝贵的时光。昨天,昨天,它不再属于你;今天,今天,看我怎样把握它;明天,明天,我豪情满怀地迎接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六年,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全国高考,预选已上线,高考却失利了,但我并未向命运低头,在爷爷、母亲等人的鼓励和其他家人的支持下,我又重拾书本,继续“战斗”,继续复读,我对八六年的高考认真“回首”和总结,对八七年的高考进行“展望”和准备,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文字。

    当时,我虽胸无大志,但目标还不仅仅是“八七年高考”,我想自己应有一个人生目标,十年树人,我至少应有个十年计划,于是一篇——《同学,请拟一个十年计划吧》的短文留在了我的“日知录”中。文中写到“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可是,在我们人的一生中,却是并不算短的一个时间单位。抓住人生中,特别是青年时代的十年,为着某一目标而努力奋斗,那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功到自然成”,这是我“日知录”中非常醒目的几个字,字很大,其笔画我用钢笔加粗了。这应该是我时刻告诫自己,应刻苦努力,不断用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够努力,功到自然成。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高中时我是理科生,物理、语文、生物、政治是我的强项,而英语、化学是我的弱项,尤其是英语,差得一塌糊涂,为了把弱项补上来,我就提醒自己,在一定阶段里应重点突破一下弱项。于是,我的“日知录”中出现了一段文字——“我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近阶段我的战略重点是:英语、化学”。

    别人的鼓励很重要,自己对自己的鼓励和信心则是根本。于是我的“日知录”中出现了两首诗,一首是董必武的——“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另一首则是明代钱福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当时,我也许已认识到,人是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为了提醒自己不断努力,日积月累,不断进步,于是我将李斯的名言——“泰山不辞小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抄录入了“日知录”。

    八七年第一期的段考成绩出来,我当即记录到了“日知录”:“语92,数107,物78,化63.5,英62.5,政78,生84”。我的总成绩有所提高,但还不够理想,为了提醒自己继续努力,锲而不舍,于是我在“日知录”中写道:“等待我的,是‘后腿’的赶超; 要求我的,是总分的提高。注意,注意,时间还来得及,我不必急躁;拼搏,拼搏,胜利在期待我,我应该像我。”

    我现在喜爱国学,读了一些经典,写了一些研究文章,其实,那时我也对国学有点兴趣,我在“日知录”就抄录了一些名句,如《尚书》的“满招损,谦受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等。

    物理是我的最强科目,平时考试成绩稳居全校同年级的前几名,我印象中是拿过第一、二名的,在班里,我是物理课代表。我对物理很爱好,平时喜爱思考,经常自己给自己出题目,然后用高中物理知识去解答,于是“日知录”中有我的许多心灵点滴。

    如“为什么落日是红的?傍晚时分的西天为何是红的?”如“有一连通器中盛着水,而且水经差恒定,它可能是什么运动》?”如“为什么在晚上看星星,星星会眨眼?”如“物体在空气或水中运动,为什么速度越大,所受阻力也越大?”又如“在水中看景物,正常人和近视眼患者谁看的更清楚?”等等。有近百个题目,绝大多数我都做出了答案,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正确。

    那时刻我喜爱唱歌,常常在家乡河边或后山放飞歌喉,因而,我的“日知录”中抄录了许多的歌曲,如《长江之歌》、《军营男子汉》、《故乡情》等等,但都只有歌词,没有谱子,说明我那时根本不识谱。现在我仍然一样,尽管还爱唱一唱,但哆、唻、咪都不会识。

    我的“日知录”,陪我度过了一段艰难、漫长而又决定着人生的重要阶段,我永远无法忘记。至于“日知录”名称的由来,是因我在高中阶段读过顾炎武的一两篇散文,散文的出处又是被后来学者称为“非一世之书”的《日知录》。而顾炎武《日知录》书名又取之于《论语》,子复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文所写的是我的一本“日知录”,有了第一,就有第二、第三以及更多,三十年的积累,我确实有不少收获,后来,我又有很多的“日知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人的山水情结
下一篇:谭文革:轻松步行,自由思考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