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锐评 > 正文

“橙色书包”没触及听障儿童核心权益
2017-09-21 11:29:05 来源:新京报

从听障儿童的长期利益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全社会公平的对待,无差别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带着“橙色书包”这种听障标签生活


    去年,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针对听障儿童发起的“橙色书包”活动,面向社会募集善款,向听障儿童发放橙色书包,每个成本120元。背上这个醒目的书包以后,路上的行人和车主可以格外留心带着橙色书包的儿童,因为他们可能听不清提醒。

    这个项目持续一年多来并未出名,近期因为当红明星和大V的加入之后,带动网络上的关注热点,也引来了不同的批评观点。

    为何有些公益项目总是火爆之后,就传来完全不同的评价?

    就“橙色书包”项目而言,这件事情背后的真正争议,是一个短期公益目标和长期公益目标之间的博弈。

    如统计数据所言,全国每年约有25000名中小学生在交通事故中伤亡。发起方认为,听障儿童在交通事故中有更大的隐患,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于是赠送橙色书包,在马路上可以有醒目的标识提醒来往司机,同时书包内的用具也可以给儿童带来一份温暖。此举设计初衷是好的,应对了我国社会当前对听障儿童关注不够,以及道路交通安全不足的问题。

    但就听障儿童的公益事业而言,目前有条件就学的听障儿童,通常都解决了完全没有听力的问题,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他们听不见任何声音。因此,他们需要特殊醒目标签提醒司机的必要性并不足。

    其次,大量听障儿童如果解决突破听力问题,还不能在普通公立小学顺利入学,这一障碍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当他们连背起书包都成奢望时,“橙色书包”自然更触不可及。对这群孩子来说,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平的就学权利,才是更为迫切的需求;若连学都上不了,他们背“橙色书包”意义也会存疑。

    还有很多听障儿童的家长担心,背“橙色书包”会带来过度的标签化。对于特殊群体而言,他们需要平等的公民权利和发展机会,而不是被打上弱者标签的过度保护。听障儿童的康复,也需要让他们回到“正常孩子”中,而非将其隔离出来。这不是说要无视身体条件差异,而是要尽量避免制造外在的区隔。

    如果听障儿童背着橙色书包,带着显著的标签走在大街上,社会大众即便是朴素热情的关爱,实际上也会加重儿童的自卑,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有缺陷的和不足的。

    从听障儿童的长期利益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用技术的发展解决听障,需要全社会公平的对待,不让他们只能进入聋哑特殊学校,更需要全社会平等看待他们,无差别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带着听障标签生活。

    就此而言,橙色书包因为瞄准短期目标,贴近生活好理解而被热捧。但从听障儿童的真实需求和长远发展而言,橙色书包是个很多地方亟待完善的项目。

    橙色书包项目的争议,也引起我们反思,公益项目的设立,瞄准长期目标更为艰难,不容易引起社会的热点聚焦,但仅仅聚焦短期目标,也确实存在诸多不足。公益项目的设立,最好能从受益人的核心利益出发,瞄准终极问题,在严密逻辑的支持下提出解决方案,并推进方案的落实。

相关热词搜索:橙色 书包 权益

上一篇:网约车监管标准,需“量身定制”
下一篇:向幼儿园“小学化”说不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