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选了外媒评出的世界上最美的18家图书馆,北京怀柔乡村里的篱苑书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但据媒体报道,近日,篱苑书屋被曝出馆藏中有大量盗版书。9月19日,篱苑书屋在公众号发出《对“盗版书风波”的正式声明》,称今年会提前于9月23日闭馆,进行书籍的进一步整理。
篱苑书屋的盗版书问题,因为《满是盗版书也能当最美图书馆,篱苑书屋打了所有读书人的脸》一文而引发关注。尽管该文中所称“满是盗版书”有夸大之嫌,但这家公益图书馆里有数量不少的盗版书是事实,与其“最美图书馆”的头衔形成了极大反差。
这些盗版书是在曾经“以三换一”的图书交换活动中悄悄流入的。从举办初衷看,这样的活动并无不当。只是,换走正版、换来盗版,折射出该公益项目和当前社会阅读文化的双重危机。
篱苑书屋的创办有双层初衷,“让村里的农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世界,让城里的读书人享受山间的阅读乐趣”。这样的定位给人以诸多美好的期待,可是未免过于理想化。道理很简单,真正的读书之人恐怕不会刻意追求距离城市几小时车程之外的山间阅读乐趣,而且参观者不断的图书馆似乎也不适合阅读。不少游客慕名前往,本就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拍拍照,发个朋友圈,满足“我来了我看见”式猎奇之心,与阅读本身并无必然联系。
事实上,书屋里的盗版书现象在数年后才引发关注,本就是其阅读功能弱化的一大表征。正如书屋别具一格的外形所示,太多的人来此不过是为了拍照留念,这与时下不少文艺书店成为拍照者的好去处有着相同之处。如果说书店营造的拍照效应有自带营销的性质,那么一个以公益为目的的乡村图书馆显然要有更清晰和务实的定位。比如,篱苑书屋最理想的定位应是首先满足当地村民与孩子的阅读文化需求,而不是为了“揽客”。额外产生的旅游属性不是不可以,但只能是一个衍生出的附属功能。
只有厘清了定位,在选什么书、拒绝什么书、什么书适合当地受众等问题上,管理者才会有真正的思考与定位。当然,这受制于公益组织自身的实力与专业度。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选择保守的方式,摊子不宜铺得过大。另外,在专业度方面,表面看是公益组织的专业性不够,其实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的阅读文化不够浓郁,不能有效支撑专业度的提升。在日本,实体书店也受到网络冲击,但依然发展出“选书师”这样的职业,专门负责从选书到具体的书店陈列。
所以,篱苑书屋的盗版书风波,在公益项目的定位、操作专业性和社会的阅读氛围、对知识版权的尊重程度等方面给出了警示。或许,当书籍不再是用来展示和拍照的道具,当阅读不再被赋予某种情怀的想象,乡村图书馆才能实至名归。当然,阅读文化的培育离不开更多公益图书馆的付出,不能因为此次盗版书事件,就否定公益图书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