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锐评 > 正文

中国以发债引导评级体系变革
2017-10-30 10:39: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此次财政部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是2004年以来再次发行主权外币债券,既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将促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增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财政部日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顺利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据统计,此次发行的美元主权债券总申购金额达到发行金额的11倍,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其中,35%的资金来自亚洲以外的区域,包括欧洲、离岸美国市场等。此次发行的美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接近发达国家发行美元主权债券的水平,与AAA评级的国家主权债券收益率水平相当。

    中国不缺钱,也不缺美元,但还是13年来首次发行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这究竟是何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发行主权债券是一种旗帜鲜明的回应。今年5月份和9月份,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机构无视中国经济向好的客观情况,相继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此次财政部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是2004年以来再次发行主权外币债券,既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将促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理解,增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此次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从债券收益率水平观察,市场用真金白银给出了最高的AAA评级。今年9月份,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公司,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到了A+。这是自1999年以来,标普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AAA评级与A+评级的之间,存在三个档次的落差。此次国际债券市场完全无视国际评级机构的冷眼,而热情追捧中国主权债券,无疑是对当前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打脸”。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自然有其言之凿凿的说辞,但深究之后,不难发现其对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误读和误判。西方评级机构主观性较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的歧视性,这次他们则是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国际评级机构过度依赖历史数据,无法客观看待和评价各经济体的发展现状,这导致其往往难以做出前瞻性预警。标普等评级机构长期在全球金融市场扮演着呼风唤雨的“裁判”角色,三大评级机构也确实发挥着西方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幕后推手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更是引起广泛争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他们没有发挥防范风险的作用,而且还认为评级机构的不负责任和放纵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包括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在内的诸多治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过去2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规模日益壮大,全球各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也更频密更复杂,然而当前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却无法把这些变化反映出来。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此次中国借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券的时机,以实际行动启动了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变革。以往,国际投资者均以三大评级机构马首是瞻,同时也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在没有三大机构背书的情况下发行主权债券。而此次中国发行债券偏偏没有使用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而且马到成功。

    在国际信用评级领域,中国之所以能够以行动挑战“潜规则”,凭借的是自身经济规模和世界经济引擎的地位。相信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中国一定可以逐渐改变相关机制,重塑世界评级体系,让评价权摆脱少数机构的垄断,构建公平、透明的国际评级新秩序。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体系

上一篇:键盘侠的恶毒,既蠢又坏
下一篇:“莫言辟谣”提醒我们扬弃“名人名言”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