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地理 > 正文

消失的武冈斜塔
2018-04-24 14:11:18 来源:华夏早报

文 《华夏早报》特约撰稿 大隐 站在凌云塔前,回望武冈古城,那里有一片房屋,杂乱林立。​ 没有几个人知道,48年前,这附近

      文/《华夏早报》特约撰稿 大隐

      站在凌云塔前,回望武冈古城,那里有一片房屋,杂乱林立。
 
​       没有几个人知道,48年前,这附近还有两座塔——花塔和南塔。它们与凌云塔遥相呼应,形成壮观的“三塔映月”景象。
 
​       像许多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城镇一样,在梁思成泣血呼告都保不住一座古老京城的年月,即便有关注的目光,也轮不到这样一座小城。
 
​       武冈,和那座风雨浸润的斜塔,已经淹没在尘烟里太久太久……
 
 
​       1
 
​       地处湖南雪峰山东麓的武冈市,城建史可追溯到2100年前。
 
​       西汉文景之治时,这里就设立了“武冈县”,隶属长沙郡。汉武帝时,改为“都梁县”。到三国时,又复名“武冈县”。
 
​       其后分分合合,经历各种烽火战乱,这座“都梁古城”,始终古韵依旧。
 
​       即便在1945年抗战最后一场大战——“雪峰山会战”中,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武冈,与邻近的洞口县、隆回县等兄弟县市一样,承受着战火熬煎,但最后,那些历经千百年风雨洗刷的古旧建筑,仍然挺立在雪峰山下。
 
​       古城墙、古炮台、古桥梁,法相岩、宣风楼、文庙、化龙寺,还有黄埔军校分校旧址、中山堂,还有东塔(凌云塔)、南塔和花塔(斜塔)。
 
​       其中花塔七级八面,做工精巧,虽因地基问题导致倾斜,但八百多年来一直屹立不倒,倾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成为武冈古城一绝,与凌云塔、南塔相映成趣(南塔上有56个铜铃铛,风来铃响,意境悠远)。
 
​       ——它们济济一堂,密布在一座城里,旁边就是被称为道教福地的云山,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峰山……
 
​       如果没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运动,一切,都如此和谐美丽。
 
​       2
 
​       武冈市湾头桥镇的刘福元仍然记得,那是一个天天喊口号、热情似火的年代。
 
​       “先是1958年大炼钢铁,将周围山上许多树都砍了,然后搞公社合作化。1961年搞区建制,1969年,又撤区并社,全县分为32个公社……”
 
​       在老刘的记忆中,用砍树、砸锅等方式来炼钢的举动,只是诸多疯狂行为中的一种,到后来“放卫星”,搞公社集体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吃食堂,不用担心吃饭,这叫提前跑步进入共有社会”。
 
​       “刚开始觉得吃大锅饭好啊,热闹,人人不用下力气做事,还不会饿肚子。到了后来,不行了,因为粮食产量可以虚报,人的嘴巴、肚子不会虚报。自然灾害一来,就更要命了,起初还能喝粥什么的,后来草根、树皮、观音土都成了吃的……”
 
​       他说的浮夸风、公社化、大炼钢铁、自然灾害、集体饿肚子,这些后来都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       他不知道的是,彼时,远在万里之外,正掀起一场国际路线纷争。
 
​       这场纷争,将他和像他一样疲于生活糊口的武冈人,以及那座本可以“扬名立万”于现今旅游大业的斜塔,卷入了无边的黑洞。
 
​       3
 
​       纷争中,有个关键词叫“苏修”。
 
​       即“苏联修正主义”,又称“社会帝国主义”。
 
​       其时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和与斯大林有关的几乎所有事物,进行了“清算”和打压,唯独有一个政策保持不变。是什么呢?
 
​       那就是对中国的拉扯和施压不断,以便获取更多利益。
 
​       中国领导人认为苏联此举背离了社会主义路线,形成了新的帝国主义,与老对手美帝没什么区别。于是,“老大哥”被称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
 
​       此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       中苏两国闹翻了,你撤项目撤专家,我不再是你的小弟,你封锁贸易封锁补给,我大不了“勒紧裤带过苦日子”。原先患难与共的兄弟,因一个新主的上台,竟然成了反戈相向的对手。
 
​       反映到国内,打击“苏修”,与打击美帝一样,经领袖一定性,再经各省市县层层下达指示,到最后,便成了万千群众的“标准答案”和“正确姿态”。
 
​       远在雪峰山下的武冈城,当然也不能例外。
 
​       4
 
​       时间走到1970年4月。
 
​       这一年,武冈早已进入文革“军管”时期,就是部队的人来接管地方政府,革委会主席兼任县长,武装部长兼任县委副书记,据后来流传坊间的多个版本,正是这两个职位上的人,成了损毁斜塔的主要决策者。
 
​       “南下干部”武装部长深夜找到革委会主席:“眼下反美帝反苏修这么声势浩大,你看我们还要整些什么东西出来才好?”
 
​       “破四旧那些东西,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立场问题,也是凝聚人心的问题,我们得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       “行。我看就从清理整顿一些迷信场所和走资派喜欢的旧建筑入手,坚决表明我们反封建、反美帝、反苏修的决心!”
 
​       ……
 
​       1970年4月的那个暮春之夜,两位地方长官,就这样“碰头”决定了一座古城和两座古塔的命运。
 
​       后来有武冈籍作家回忆,在这种急于表明政治立场和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中,包括上述古旧建筑在内的许多文物古迹,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
 
​       “先是小范围搞打砸,后来干脆用炸药。花塔(斜塔)和南塔,就是在1970年那场运动中炸毁的。”
 
​       当年知情者还说,凌云塔、花塔、南塔,原本要一起炸掉。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封建主义、苏修和美帝,要全部炸掉才安心”。
 
​       后来不知是谁提议,只要炸掉其中两座宝塔就好,不让它们遥相呼应,避免了三点一线,也就避免了国内外敌对势力混成一体。
 
​       这种“荒唐”的想法和做法,有些人说不可能,但在“亩产几万斤”稻谷都成了标本的年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       至于炸掉宝塔的其它功用,有的说爆破后的砖块被用来修防空洞了,有的说用来修了防洪堤,也有的说是用去修老街的路,甚至被一些居民拿回家了。
 
​       再珍贵的文物,再好的文化载体,一旦被归入隐含路线正确与否的清单,不是走向损毁就是在风雨中飘摇。
 
​       爆炸声起,尘烟滚滚,古塔倒下了。

​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挡,更无人理会那些砖头的去向……
 
​       5
 
​       一座堪称世界建筑史上极具个性之美的古塔,在千百年王朝更替中没有倒下,在外来入侵者的野蛮杀戮中也没有倒下,最后,却在“自己人”手里莫名其妙地损毁了。
 
​       这是那场运动中,无数人和无数文物珍宝的命运。
 
​       在那样的运动中,生命个体和文物个体,都不过是极权大车的附属物,谁留下、谁被消失,随意得像原始丛林里动物的一时之念。
 
​       没了斜塔和南塔的武冈城,少了三塔映月的美妙意境,也少了一种独特的品位。
 
​       前些年,据说武冈有人提出恢复武冈三塔景观,但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复古两座古塔“没有意义”,特别是斜塔,当时也是建筑上的施工疏忽,歪打正着才出了一个奇观。
 
​       “你用现代手段恢复,技术上没问题,但恢复得再好,比如斜塔,它斜得再美,也是一个仿制品,文化意义不大……”
 
​       暮春中的武冈古城,眼下正迎来新一轮旅游兴业浪潮。斜塔是恢复,还是任其消失,自然有当地决策者的考量。
 
​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
 
​       地方决策,一旦陷入短视井底和极权阴影,其对文化延续和人类文明成果的破坏力,将远超一切风侵雨蚀和任何形式的经济损失。
 
​       假设斜塔没被损毁,那些满世界跑的游客们,从意大利比萨斜塔一路辗转飞到武冈,见到眼前巧夺天工的艺术姊妹篇,不知会泛起何种惊喜的表情?
 
​       假设斜塔没被损毁,在武冈机场下机的游客一多,以武冈古城为中心的多条湘西南精品旅游线路,不知会带动周边多少个乡镇的经济发展?不知会迅速提升多少长期囿于一井之见的个人视野?
 
​        6
 
​       离开武冈前,我在凌云塔下伫立良久。
 
​       想起秋雨大师曾在他那篇《道士塔》中引用过的一首诗。那是一位中国诗人写的,致摧毁圆明园的入侵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所有敏感于历史文化碎片的思考者之痛惜——
 
​       “我好恨
​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       阴森幽暗的古堡
​       晨光微露的旷野
 
​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       离开如云的战阵
​       决胜负于城下……”
 
​       158年前,是圆明园。48年前,是武冈斜塔。
 
​       有些历史,一再重演。
 
​       只是主角,换成了外来者,或“自家人”。
 
​       而最痛心的,不是无法穿越到当年,出面阻止那些可恶的破坏者。
 
​       而是我们反思历史,再环顾四周,穷尽所有努力,仍然无法找到一种恒规则,让所有的文化珍品,都免于运动式折腾和破坏。

相关热词搜索:武冈 斜塔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湖南洞口传承千年陶瓷技艺 只剩两兄弟坚守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