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从平流层到对流层,最终平安着陆,视觉上经历了蔚蓝、纯白到土黄的变化,那不是让人恐惧的雾霾,而是来自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黄沙。
在这黄沙下,有一群医生,他们一批批驻扎在新疆和田这片广袤土地上,迎着风沙,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其中一位援疆医生曾建平,虽驻疆半年,却似早已习惯了和田的风沙,在这风沙中,他把援疆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亮出“杀虫”技
图为曾建平医师亲自做的一例腹腔镜手术
“包虫病”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一种高发病,而在和田地区,肝包虫病和结石则是肝胆领域接诊最多的两大病种。
库尔班是一位维吾尔族“包虫病”患者,刚刚27岁,就因为肝包虫病先后在和田县和乌鲁木齐市接受过两次手术。今年6月,他再次出现上腹胀痛的症状,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就诊后,确认是肝包虫病再次复发。
曾建平接诊这一病例后,带领着和田外一科医师,为他进行了“肝包虫全囊摘除术”,结果根治了库尔班的肝包虫病。康复后的库尔班恢复了青春活力,重归警务岗位。
“包虫病是和田地区因病致贫的大病,医疗扶贫的根本不仅是技术上的帮扶,根本上是要改变地区人民对疾病的认识。”曾建平借着下乡义诊和结对子的机会,尽可能为当地百姓做疾病方面的科普。
科室“一家亲”
图为援疆医生曾建平(左二)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教学查房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7名肝胆医生中,6名是维吾尔族同胞,他们都会恭敬地称曾建平为“师傅”。曾建平说,援疆医生扎根在科室,才能获得实现价值的喜悦。而获得信任和好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实实在在的事儿。
来到和田后,曾建平与科室主任卡米力一起,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医疗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和把关上,如科室三级查房、病例规范书写、多科联合会诊等,这些临床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都为科室的医疗质量提升打好了基础。“3月份曾建平抵达和田,4月份外一科的三四级手术突然就多起来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苗欣荣副院长看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心里特别欣慰。
不仅是医疗,曾建平对护理的指导和要求也同样严格。护士长宁芳荣说,曾建平很注重医护的配合,亲自指导护士做好术前护理、术后及时执行医嘱预防并发症,以加快患者的康复。在医院开展的护理“六升两降”专项活动中,曾建平带领的外一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曾主任在各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我们的心都在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彰显“医生担当”
图为曾建平医师(右)下乡义诊
援疆队伍中的医生们不仅要为当地的患者服务,更肩负着为队友们保驾护航的责任。因为饮食和环境的差异,感冒和腹泻是援疆队员们的常见病。
2018年5月,与曾建平同批的援疆干部、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姜除寒出现腹痛症状,曾建平初步判断是胰腺炎,但因为疼痛还不强烈,也可能是常见的肠胃炎,姜医师决定再观察看看。凌晨4点多,曾建平卧室的电话响了,姜医师腹痛难忍。曾建平连忙联系指挥部派车,陪同姜医师紧急入院,抽血、超声等检查结果出来后,证实了曾建平的判断——胰腺炎,同时合并有Ⅰ型呼吸衰竭。曾建平立即采取禁食、制酸、抑酶、降脂等一系列治疗措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
北京援疆专家病倒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指挥部。当天晚上召开的专题会上,“继续在当地治疗,还是转运?”成为一个关键的选择题。大家纷纷将目光转到了主管大夫曾建平的身上,从凌晨4点到晚上8点,他已经忙碌了一整天,而医疗条件、专家病情、援疆身份、疾病不可控性等等因素,还一直在曾建平的脑海中不停地翻动。
最终,曾建平凭借丰富的胰腺炎诊疗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建议继续在当地进行治疗,如48小时后病情出现变化,再考虑转运乌鲁木齐。同时,曾建平和医疗小组还制定了转运北京等多套预案。第二天下午,北京特派的专家抵达了和田,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参与会诊,在详细的问诊和查看病例后,高度肯定了曾建平的治疗方案。最终,姜除寒医师的病情稳定并顺利康复。
当医生要具有担当精神,“我是医生”,是曾建平在新疆学会的第一句也是唯一 一句维语,而在这里的每一台手术、每一次义诊、每一句叮嘱都在述说着这位援疆医生的医德与崇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