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报》记者 王刚 通讯员 陈小苗报道
“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全覆盖;引资300余万元建标准化扶贫车间;还全面新修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近日,湖南省新宁县黄金瑶族乡党委书记罗先武如数家珍般的向记者介绍着乡里的脱贫攻坚情况,铿锵的言语间,是对下一步环境美、产业强、群众富的坚定信心。
1958年4月,黄金瑶族乡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全乡总面积14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现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900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
作为边远贫困少数民族乡,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87户2070人,重点贫困村5个,未脱贫247户1002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从长远出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就业稳定增加、集体稳步壮大”三项工程,通过远谋划、近突破、出实招,带领群众走上了兴产兴业的康庄大道。
建强堡垒 筑牢长远发展根基
一个好支部,带富一村人,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识。脱贫攻坚作为当下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更是需要一支战斗力强的农村基层队伍。
在2017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该乡突出“八个严禁”“九个不选”换届纪律,严格选举配强班子,全乡11个村党支部共选举产生支部委员33名,高中以上学历26名,村支书平均年龄45.1岁,其中一名为80后,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为46.2岁,新一届“两委”班子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趋势,为推动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采取党政主要领导联系重点贫困村、党政领导联片、干部驻村、村干部包组、381名党员帮户方式,层层编织脱贫攻坚帮扶网络。同时,为着力抓实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该乡出台制度和督查措施严格管理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队伍。2017年4月份,报告并请求县更换了一名年纪偏大责任心不强的驻村第一书记,按程序处置了8名不合格党员,增强了党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筑巢引凤 兴了产业富了百姓
“以前种植的4亩茶叶,等验收过后领了补贴就完事了,现在加强日常管理,摘的茶叶还能卖钱,今年茶叶都卖了4000多块钱,等今年鞋厂建成,明年我就可以在家门口上班了。”二联村三组贫困户李章玉高兴的给笔者算了一账。
当下,传统农业的低下效益,已无法承担起脱贫致富的重任。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释放土地增值潜力?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只有利用自身优势,调整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变农业产业经营方式,才能实现土地效益增加和农民增收。”
壮大集体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今年我们村的猕猴桃大获丰收,市价已经到了8元/斤,按这行情,村的集体经济破4万元大关毫无压力”。桃林村支部书记李振华高兴的告诉笔者。这只是黄金瑶族乡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在2016年,为了改变各村无集体经济的现状,新宁县给每个贫困村划拨了48万元的集体经济启动资金。该乡党委政府开会商,“这钱一定要花在刀刃上”“找一个适合我们瑶乡,又眼下见利的项目最好”“老百姓能被带动,也能参与的项目最好”……大家对启动资金如何使用纷纷发表意见。
相比于其他的乡镇,黄金瑶族乡地理位置偏远,海拔高,山体坡度大,最终大家一致决定种植猕猴桃,实现“一乡一品”。于是立即召开村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意见、征地、围栏、翻地、购苗、种植......一共种植了140余亩,25000余株猕猴桃,成活率高达95%。2018年,该乡集体经济场的猕猴桃已全部挂果,亩产达4000斤,预计可增收100多万元。
“现在村里有了集体经济,这才是脱贫以后都不会走的扶贫工作队。”二联村村民周小洁(化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