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报广西桂林讯(特派记者 刘大华 许林 黄河)近年来,广西桂林市委、市政府狠抓民生工程,守住文化根魂,大力改善了全市人民生活设施条件,提升了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一大批古典文化节目,文化物品得到良好保存和保护。
“书记工程”首先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重点推进道路,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垃圾处理设施、文化中心、供水供电设施等共公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提升。以会仙镇为例,该镇区新增幼儿园6家,公租房118套,新建1座镇卫生院综合业务楼,镇区人口由5000多人增至1.1万人。
“书记工程”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推进了产城融合,培育了一批新型工业,商贸,旅游休闲等强镇。如红提是资源县中峰镇的特色产业,6万亩砂糖桔是荔浦县修仁镇最显著的标志,漓江沿岸的雁山区草坪镇专心做活旅游文章,去年游客接待量增长50%。
山清水秀家园美
近五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抓紧桂林的乡村基础设施,产业融合与乡风文明建设等取得了累累硕果,“城乡一体、生态美丽、文化多元、富裕和谐”的大桂林、大家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美丽乡村处处洋溢着崭新气象。
2013年,桂林开始实施“美丽桂林.清洁乡村”等工程,桂林各县区如火如茶地开展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活动,全市1600多个行政村、1.7万多个村屯实现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全覆盖;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村屯绿花、道路硬化、饮水净化“三改三化”成效明显。
2015年到2016年,广西又集中开展了“美丽广西.生态了村”活动。两年中,桂林率先在全区试点改厨改厕,2000多农户告别“土厨房”、土厕所”。
另外,桂林市还完成了1110个示范村屯,15970个一般村屯的绿化活动,基本实现“一个村屯一个绿岛”的目标。
从2017年起,“美丽桂林”乡村建设的重点转移至宜居乡村的建设,重点实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的3个专项活动。
融合产业提升内力
随着桂林市全长约648公里的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的建成,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桂林一阳朔一荔浦、桂林一资源、林林一灌阳等乡村生态景观精品线路,让桂林市的乡村由内而外焕发生机活力。此外,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的桂阳公路百里金桔、湘江资江流域百里葡萄长廊、全州“三水一湾”循环农业和阳塑、恭城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城郊“菜篮子”等6条万元增收示范带也逐渐成型。
桂林各县乡村纷纷开始了以生态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发展为引擎的因地制宜的美丽乡村建设。
修复古文化守住村之魂
守住文化之根,才能让传统村散发出自身的魅力。五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一倡导“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为宗旨,带动乡村文明进步。目前,全市已有8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占广西一半以上,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等文化阵地遍布乡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守住了文化的根和魂,让广大村民纷纷摈弃陋习,文明新风在农村开出灿烂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