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公书
每年的开茶时节,我都会收到老尖的茶。
茶是家乡自喻老尖的老先生寄给我的。每年寄给我的茶各有不同,开春的新茶自是少不了,有时偶尔会变化着寄些紫茶,野茶。我知道,这些茶产量不多、弥是珍贵。
还来不及开泡,隐隐的茶香如乡野的春风扑面而来,挑逗着嗅觉,仿佛闻到了山野的气息。老尖的红茶是他的绝技,今年的新茶又是叶棕黄紧致,白毫满披。忍不住了,煮上一壶水,小心翼翼地,生怕烫伤了叶片,用85度的水冲泡着这一杯期待己久的好茶。
茶香中夹杂幽幽花香,汤色明黄清澈。茶底如莲心,肥壮油润。入口清雅,无苦无涩,爽滑润喉,回味很是清新,我仿佛喝到了山泉的叮咚,野樱的花香,兰草的悠然。
茶园四周全是山,常年云雾缭绕。云山茶海是笔架山的独特景观,崇山峻岭、仙雾飘飘、青黛流叠。如遇上晴好天气,站在茶园高处,听山泉淙淙,观云浪涛涛,闻茶香阵阵、看檀香袅袅,在这莺啼茶涛的翠绿环境中,远离喧嚣,心情静好,人生的美好莫过于此。
老尖供职时是这个乡村的学校校长。在乡亲们的眼里,老尖的成就是把这个穷乡僻壤的学生一个个送出去;在老尖的眼里,自己的满意的是退休后,学生们会因念上他的茶常常跑回来找他。
老尖先生的茶取名柳叶眉有着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因为茶形如柳似眉,而且老先生的女儿也据此取名。茶对老尖来说,这就是他的全部,这就是他的一生。
茶友圈里流传着老尖的趣事:早些年老尖上山采得了些好茶,就像得了宝贝似的生怕糟蹋了,便用茶袋系于腹部。在劳累中,老尖忘了取下和衣而睡。第二天清晨,伴着体温的茶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得此启发的老尖索性一直系着茶袋,直至茶叶慢慢发酵……很多人对老尖如等茶事总是半信半疑,我也带着疑问问过,老尖总是笑而不语。
老尖对采茶确是很讲究,下雨天不采茶,多云间晴也不采茶,往往在清晨冒着露水时开始采摘,这时茶叶好象薇蕨开始抽发的嫩芽一样柔嫩。在仙雾袅袅中,这样的采茶很是诗意。我想,老尖一定是读过陆羽先生的《茶经》,采茶方法就如“若薇蕨始抽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的再现。
老尖的茶不需要广告,何况老尖至今也学不会发朋友圈。前些年老尖的茶多是寄给了他的学生或学生们的茶友,加工总是赶不上预约的进度。这两年老尖响应产业扶贫,流转了一些茶山,招了一些贫困户当制茶员工。就这样,有了更多的茶叶带着笔架山的味道走向远方。
老尖说,清朝时,他住的房子就是过去的茶亭,茶马古道过往行人在此歇歇脚喝喝茶;如今,茶亭所处的位置己成闹市人攘熙熙,茶亭几经辗转成了老尖的藏茗阁。但老尖还是喜吹守在他的茶园,建一竹楼,泡一壶茶,看叠嶂层峰、看云开雾散。也许,他在守望一叶茶,也许,他在等待一个人。
虽然与老尖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每年春天我都会收到老尖寄过来的茶。
思无际,情能以系;茶无界,情能以寄。有这么一条茶马古道,有这么一条渠江小河,在茶香袅袅中,向我徐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