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 公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研究疾病与健康的第一本原乃是自然哲学家的任务,因为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都不是无生命事物的属性。”
提到医学和身体健康,现代人从自身经历和经验出发,往往首先想到各种化学药品、医疗仪器、体检结果和诊疗报告,与之对应的则是生物学、化学、遗传学、解剖学等应用学科,很多人忽略了将哲学与医学联系起来。
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容易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观察到局部的病灶而忽视了整体机能。其实,每一种疾病,每一个病理过程,每一种临床表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况且,现象与本质往往是分离的,甚至是相反的,没有哲学思维能力,就很难系统的思考问题。
事实上,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的观点。而在东方,诞生于商周时期的《周易》不仅将思想文化、社会科学囊括其中,更将自然科学、哲学医学等也包含其中。
后世的中医著作《中医藏象学》和《经络学》就是根据《易经》的哲学理论,阐明五脏六腑的功能是在四季六气之中,依靠经络的传导,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来运行和完成的。传世药典《神农本草经》介绍药物的四性五味,也是根据气侯的升降浮沉,规纳了四性五味归经,用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表达了风寒暑湿燥火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易经》的哲学理沦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大约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成书。更系统的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黄帝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并终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其实,不管是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辩证理论,还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特拉底提出的“病人最好的医生是病人自己”的医学理念,都体现了医学理论和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医学的重大成就与重要的问题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和解决。从古至今,伟大的医学家也通常都是哲学家。世界医学会在《日内瓦宣言》中也倡议,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在近几十年的显著进步和发展,诸多的名医也从自身实践出发,对于医学与哲学的辩证关系,医生应该学习哲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论述。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在行医多年之后,深有体会的说道:“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
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锡山更是号召医生们要深入研究哲学知识:“学习哲学知识可以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改变思维的局限性和肤浅性,提高逻辑加工和抽象凝练能力。可以说,在医学发展史上,任何一种医学模式的形成,都体现了哲学对它的指导作用,医学模式的转化归根到底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
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章韶华老师,则受到早年身患痢疾垂死而凿冰自救复生的启发,开始将医学放到包括由科学、人学、哲学等学科基础成果组成的“人类整个知识体系”中来解释和建构,开启了长达40多年的自医学研究和实践,并提出了“自医学学说”,章韶华老师还撰写成《自医学纲要》一书,作为践行自医法的指导性文本。
由此可见,不管是古代的圣人真人、高僧大德,还是近几十年来名医学者,都非常注重和提倡医生应该学习和研究哲学,提倡将哲学思想融入到医学实践当中。或许,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在出任国际胃癌学会(IGCA)新一任主席时,在演讲中所述“医者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在哲学意义上对生命的认知和领会。” ——医学和哲学自古以来就是共生的,只有从人类机制的整体上看待问题,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