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锐评 > 正文

司法机关就该更“走心”地保护检举人
2018-02-23 10:55:35 来源:新京报


    比起一般的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确实更应跟“检举信转给被检举人”说不。

    如果“秦香莲”的告状信落到“陈世美”手上该怎么办?新修订的《司法行政机关信访工作办法》,给出了答案。

    2月22日,修订后的《司法行政机关信访工作办法》全文公布。这宣告着,施行了27年之久的《司法行政机关信访工作办法(试行)》即将废止。新办法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信访工作遵循诉讼与信访相分离的原则;还单列了法律责任一章,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或者打击报复信访人的,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新办法针对的是“司法行政机关”,明确对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人追责,主要也是指向司法领域。这无疑是有的放矢。

    从现行法律看,《宪法》赋予了公民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刑法》等也明确规定,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打击报复、陷害举报人的不法行为。

    遗憾的是,现实中,公民的这项重要权利却常打了“折扣”。特别是在信访过程中,个别国家机关单位负责接访人员这边刚接到举报,那边转手便将有关信息转给了被举报人。

    这种“所托非人”的情况,真实上演着“秦香莲”告状信被转与“陈世美”的一幕,也动辄致使举报人的相关信息被“精准曝光”,落入被打击报复的危险境地。

    之前,媒体曾报道,西北某市一中学生致电教育部门,举报所在中学在重雾霾天气违反停课规定上课,然而举报信仅过了半个小时,就到了被举报人那里,该涉事学生随即遭到校方训斥,甚至是停课休学威胁。类似情况,已是时有曝光。

    而比起一般的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更应跟“检举信转给被检举人”说不。毕竟,司法行政机关对很多司法实务操作担有监督、指导责任。公民向司法行政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也是期望司法实践能抵达正义。

    都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司法系统来说,若其工作人员私心作祟、违法而动,与被检举人暗通款曲,损害的决不仅仅是举报人的切身利益,更会让法律的尊严深受戕害,让正义防线失守。

    所以避免司法领域可能存在的“检举信转给被检举人”乱象,也是兜住司法正义底线。这也是司法行政部门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画出惩治“违转检举材料”的制度红线的价值所在。

    平心而论,在信访领域,国务院出台的《信访条例》、监察部等制定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都明确不准“违转检举材料”。如今,面向司法领域专门提出对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人追责,不单是某种原则重申,更是针对司法系统特殊性的走心的红线勾绘。

    司法行政部门以追责震慑“检举信转给被检举人”的情形,也是“拿捏住了七寸”。这对于司法系统里的某些试图浑水摸鱼的潜在违法者,无疑颇具震慑力;对广大信访人员,则释放了依法保护举报人、畅通信访渠道的强烈信号,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司法正义的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检举人 司法机关

上一篇:别再让孩子“逐梦山寨竞赛圈”了
下一篇:筷子费再少,不合理也该“死磕”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