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川人
这半年来,小编一直在检测一些地方的报纸(全国性的知名报纸除外),发现一种很不寻常的现象。这半年来,很少再能见到对各行各业的监督报道。甚至连当地的火灾等小型灾难性报道都很少见其踪影了,即便是报道,也只是赞扬和歌颂灾难救助中的“英雄”身影,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没有一家会采访报道灾难的原因。
对于传媒而言,一旦缺少了监督报道,只剩下一种声音,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宣传单”,失去了“天平”的意义。久而久之,普通民众就会远离这样的报纸,认为再没有必要关注,因为没有关注自己的生活,远离了民众内心真实的声音。当然除了网络媒体的正面冲击之外,这也是当下很多都市类报纸被民众抛弃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在想,同样面对网络媒体的广泛冲击,《新京报》为什么能照样办的风生水起呢?原因是这张新闻纸始终坚持说真话,挖掘一些事件背后的独家新闻。比如前两年《新京报》推出的关于四川大凉山地区孩子上下学通常要爬的天梯,尽管当地政府使出了各种招数,但报道一天接一天,每天都是“新料”。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为这些孩子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就是要逼迫当地政府修出一条路来。当然,通过报道,问题解决了。
你说,面对这样的报纸,有哪个普通民众不喜欢呢?这样的报纸,在国内已经屈指可数,小编所知道的也只有《南方周末》《成都商报》《华商报》《南方都市报》等几张了。可是,当你进入一座城市,买一份当地的都市类报纸,再找一份当地的大报发现,新闻基本都是雷同的,他们基本像孪生兄弟,不分彼此。如果这样,何必要劳民伤财,有那一份报纸就足够了!
以上是从传媒本身而言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后果。当民众打进新闻热线,想让媒体参与监督时,媒体满口答应,也登记了线索,但就是不派记者,民众要求的监督泡汤了。这其实是对一种“民众诉求通道”的堵塞,诉求没有得到解决;接着他们会选择网络举报,但现在网络是实名发帖,后台只要一查,立即知道谁发的贴,民众又担心会遭到打击报复。根据《南方周末》昨日的报道,三月份有奶农网上举报某奶制品企业,4月就被跨省抓捕了!
总之,当媒体只剩下一种声音,遍地都是“美好”的报道,有意地将那些生活的阴暗面隐藏起来,久而久之,势必会形成后患。当媒体只剩下一种声音,也是媒体良知的丧失,他的存在,已经不能起到公器制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