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目中,草原总是美丽而浪漫的。但现实中的草原,却在遭遇可怕的破坏。
据新京报报道,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深处,有一家苏尼特碱业公司,其采矿区位于查干诺尔湖盆范围内。在查干诺尔碱矿周边,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目力所及,是一个荒漠化的碱湖及周边包围它们的上百平方公里退化草场。
当地牧民反映,草原不再长草是因为碱矿将污水直排草场。当地政府经调查后认定,污水直排草场属实,但排放的是生活污水,系因“天气寒冷排污管爆裂”,而生产废水则已实现循环利用。而记者调查发现,被称为“实现循环利用”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也未做防渗处理。
生活污水不小心排到了草场,跟生产废水恶意非法排放,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而“废水循环利用”的说辞与现场的污染景象落差极大,也遭到了外部专家的普遍质疑。
事实上,碱矿污染草原在当地已经成为不公开的秘密。苏尼特碱业公司私底下承认污染给周边牧民造成了损失,也在对牧民进行补偿,条件是让牧民“别往上告了”。但牧民表示,赔偿金额远远不够。
问题是,草原污染是严重的生态破坏,光有私下的经济补偿是远远不够的。且不说补偿金额不能使受损失的牧民满意,生态损失是无价的。草原一旦退化成荒漠,若再想恢复成草原将难比登天。
因此当地政府的态度是最关键的,是直面污染、积极作为还是推诿塞责、自欺欺人。从报道中可以看出,碱矿池侵蚀草原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当地一直没有进行有效治理。
苏尼特右旗环保局长班剑英表示,对于没有防渗处理的碱水池是否存在污染,准备请专家进行检测和评估。这恰恰说明,一直以来当地对污染的实际状况并不掌握,这本身就涉嫌失职。
在粗放的发展观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草自然要“吃”草。但这种发展观早就应该摈弃了。大草原人烟稀少,但这不该成为企业肆意排污、地方政府漠视不管的理由。
污染防治是当今三大攻坚战之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是短期的经济利益重要,还是长远的生态利益重要,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容犯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