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解决180多名贫困户就业
2018-06-27 11:42:44 来源:华夏早报

“扶贫车间”和扶贫企业为180多名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为贫困户创收460余万元。

       “我们在‘扶贫车间’里上班,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忙时在家能耕种,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挣钱顾家两不误。”6月26日,在湖南省新宁县清江桥乡新街旁一间民房内,30多名妇女正在笑容满面地享受着在家门口工作的喜悦。这是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开办“扶贫车间”,促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一个剪影。经了解,目前该乡开办“扶贫车间”和扶贫企业为180多名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为贫困户创收460余万元。

       《华夏早报》记者 刘大华 特约记者 尹建国 通讯员 黎铁淞 唐媛 发自湖南邵阳
 


老佛爷裘革公司驻清江村“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有奔头

       记者在“扶贫车间”里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车间内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熟练地用机车包边、缝制拉链、埋带、修边等。为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该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以‘扶贫车间’为载体,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的扶贫新路。去年来,该乡聚焦脱贫攻坚,立足实际,精准发力,通过招商引资、采取“能人+企业+贫困户”模式,在全乡兴办了两个“扶贫车间”和一个扶贫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解决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确保脱贫致富有盼头。

       新宁县崀山裘革集团分别在该乡清江村和茶山村各办了一个分厂,目前共有32名贫困户到厂工作,每名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

       “以前农闲没事干,心里干着急。现在‘扶贫车间’进村里,家门口就业赚钱,脱贫有盼头。”茶山村贫困户杨海蓉,是茶山村4组人,丈夫喻远荣身患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中还有2个老人以及3个正在读书小孩,杨海蓉平时除了种田和种脐橙维持生计以外还得照顾小孩,自从加入村内的扶贫车间后,除了将房屋租给车间收取微薄的租金以外,在家里就能务工,而且能照料小孩,年收入能达到近3万元。

       清江村贫困户陈鲜艳,是清江村1组人,人年近60岁,身体不适,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全家6口人,丈夫李超文因中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残疾人员,且需要长期服药;母亲曹荣芳,80多岁,是精神病患者,加之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住院治疗和服药;孙女现正在读学前班;媳妇李海玉需长期在家照料老人和小孩,全家依靠儿子李健劳动力输出维持生计,现陈鲜艳参加清江村“扶贫车间”务工,不但学会了一门手艺,而且能够每月为家庭补贴家用2000余元。
 


当地妇女高兴地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

       扶贫企业
       兴产业,搞加工,振兴乡村添新貌

       清江桥乡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多种为民脱贫致富模式,不断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途径。
 
       “扶贫车间”,给贫困户的生活有了保障,给农民带来了精气神、新气象、新起色、新盼头。“扶贫车间”已成为了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采访中,乡党委书记焦海忠告诉记者:“村里有一些贫困户,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文化程度低、有的身体病残、有的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打工,这是我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遇到的难题。后在调研中发现:‘扶贫车间’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是帮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的不错选择”。 于是,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采取“能人+企业+贫困户”模式,在村里组建“扶贫车间”。

       另外,该乡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扶贫企业,名为喜富果业,该企业创办于2016年,被评为邵阳市扶贫惠农企业,该企业采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管理。企业股份分成四股,两位外来老板各占一股,清江村村集体经济占一股,周边村投过资的贫困户占一股,清江、连河,湘塘、清泉、赤木等村近40余名贫困户通过扶贫金融信贷贷款共入股近50万元,现在这些贫困户除了在企业内做事领取工资以外,还能在年末领取企业分红。

       湘塘村贫困户陈德孟,是湘塘村新皂片区2组的村民,一家三口人,陈德孟和妻子林玉英均为60多岁的老人,身体不适,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儿子陈立平属精神病患者,是低保户,今年30岁,未婚,需长期服用药物,全家依靠两个老人微薄的劳动力输出养家,儿子的高额医药费用已经让这个家庭苦不堪言,听闻乡内兴办了喜富果业,陈德孟立即报名参加,在工厂内负责脐橙的洗药、打蜡和包装,月收入2400余元,极大的减轻了生活压力。陈德孟妻子林玉英说到,咱家这么多年来多亏国家政策帮扶,儿子享受残疾两项补贴和低保,丈夫现在又参加扶贫企业,每年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清江桥乡“扶贫车间”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为贫困户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真正做到了照顾家庭、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农民工在喜富果业“扶贫车间”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户

上一篇:第28个全国土地日:60名旗袍美女成为“土地宣传大使”
下一篇:广西桂林一城管队员在巡查执法时因公殉职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