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新年第一顿学生午餐:菜更“落胃”了 “光盘侠”多了
2020-01-03 16:28:56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贺强

导读:关注、尊重学生个体食量和胃口差异有效减少浪费,这也是多所学校在实践中的共识。


  本报记者 易蓉 马丹

  昨天是2020年的第一个上学日,新年的第一顿学生营养午餐吃些什么?吃得如何?本报记者走进幼儿园、中小学后厨、食堂和教室,发现男生比女生“给力”,小学生比高中生“会吃”,“光盘侠”过半,泔脚桶里的剩菜剩饭少了,不过绿叶菜和米饭依然是泔脚桶“主角”。

  2018年,上海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中小学食育工作:“如何吃得好”“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哪些”“健康饮食习惯如何养成”……目前,沪上学校通过多元的方式,改善学生营养午餐的口味,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视角重新认识“吃”这件重要的事,让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节约粮食的绿色理念和餐桌文明礼仪陪伴终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复旦实验中学,中午七个年级约一千名学生分批在食堂用餐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现状 偏食挑食,仍然存在

  校园营养餐的浪费,一度让人忧虑。2018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浪费的食物里又以主食和蔬菜为主。

  三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在校午餐营养供给情况开展调查发现:学生午餐色泽及味道满意度较低,仅有24.0%的学生认为午餐好吃;高中生经常有剩饭剩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小学生、初中生,小学生剩饭原因主要是吃不完,初中生、高中生则为不好吃。

  记者在新年伊始走访的几所学校近年都对学生午餐口味提升花了不少心思,因此总体来说剩饭剩菜的情况有所改观,光盘学生过大半,但是挑食偏食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是高中生的倒饭情况相对严重。

  记者分头“蹲守”泔脚桶。在一所高中,学生倒了不少米饭和胡萝卜,随机采访得知,“米饭吃不完”“大块胡萝卜没味道,不喜欢”是主要原因。在另一所初中,米饭、炒青菜是泔脚桶的“主角”,倒饭学生说“绿叶菜难嚼,一直都不喜欢吃”。而在几所小学,泔脚桶里只有少量剩饭和绿叶菜,此外就是骨头、玉米梗等厨余垃圾。

  对策一 迎合口味,提供选择

  实际上,前几年记者也曾“蹲守”过沪上中小学泔脚桶,当时虾也是被学生经常剩下的。“有的是不愿意剥壳,有的是不会剥壳,所以直接不吃。所以,这两年我们已经很少有盐水虾等菜式,换成不需要剥壳的油爆虾,或者索性多烧没有鱼刺的鱼片、鱼块,小朋友们很爱吃的。”杨浦区建设小学校长张丽芳说。

  为了让学生营养午餐更合胃口,许多学校已连续多年联合配餐公司对学生开展满意度调查,同时根据学生口味结合营养搭配标准改进菜单。“学生们反映,不喜欢豆制品里的素鸡,喜欢兰花干等豆干,荠菜豆腐羹也受欢迎,我们就做了相应的调整。大块状的素菜以前也经常被倒掉,我们就让厨房把胡萝卜切成丝来炒,或者蔬菜切小丁炒饭学生们也很喜欢。”复旦实验中学卫生老师王江艺说。

  关注、尊重学生个体食量和胃口差异有效减少浪费,这也是多所学校在实践中的共识。杨浦区二联小学、市东中学等多所学校推行学生午餐自助餐,让学生们有自主选择午餐的机会,渐渐培养学生“按需取餐”“少拿多次”的习惯,因此剩饭剩菜的情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受到食堂场地条件制约,自助餐无法在所有学校推广。复旦实验中学每天初中、高中7个年级1000多名学生用餐,学校就为学生提供A、B两套午餐供选择,学生在窗口取餐时也可以和阿姨沟通适合的饭量。

  对策二 食育教育,潜移默化

  而除了对烹制“动脑筋”,各校开展不同形式的食育教育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了解食文化,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食物不只是满足食欲的工具,更是承载“育人”的媒介。为了让学生不只是“食”其味,更要认识“食”之价值,每天午餐时间,建设小学每个班级的小小午餐管理员就开始“工作”了——穿上工作服、戴上卫生帽,分饭盒、盛汤、添饭、收集厨余,用餐过程中还适时地指导每位小伙伴的用餐规范、餐桌礼仪。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孩子都在为他人劳动、服务的过程中享受到了由“食”而带来的趣味。

  复旦实验中学将食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围绕“食育与健康、食育与礼仪、食育与文化、食育与劳动、食育与感恩”,在“传承中华经典”研学旅行课程中开展教育活动。学生们在之前的“齐鲁之行”中对祭祀桌上摆放的物品充满了好奇,历史老师为其解惑:“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鸿运高照;枣子则是早日高中的意思;还有代表功德圆满的龙眼干和表达弟子谢师恩心意的肉干……六样物品结合起来,就是‘束修六礼’。”学生们恍然大悟。还有一次,学生们在徽州研学中学习制作臭鳜鱼,还引发了一个关于食用菌研究的小课题。

  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开设微信公众号“来秀说”,学生们自己策划制作的“少年人自己的健康小讲座”广播通过网络分享健康科普知识。许多学生参与的小课题也通过公号展示。最近,三年级5个班级、共计32名“小吃货”怀着对美食的共同爱好,参加到“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课题研究组里,正在研究“主食、副食、饮品、调料、吃什么?怎么吃?”小任务,调研主食怎么吃才健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父母是对孩子言传身教最多的人,如果家长不懂均衡营养,没有合理膳食,对孩子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食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重要的,家庭也要参与进来。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邀请资深营养师面向老师、家长开设健康饮食教育讲座;通过“设计一份菜单”,体验“小小厨师”角色等亲子活动,小手牵大手,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活动中共同习得食育知识。

  食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密切相关,在全社会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落实的大背景下,上海中小学的食育实践初见成效。孩子们吃饱、吃好,拥有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将受益终身。

相关热词搜索:新年 学生午餐

上一篇:大学生20多刀刺死滴滴司机 是否存抑郁症成庭审焦点
下一篇:这个春节回谁家? 独生子女夫妻遭遇“回家”难题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