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盐碱荒滩变身稻米粮仓 中植同惠于田稻花香里振兴乡村
2021-05-26 16:57:56 来源:新华网 编辑:贺强

导读:这不仅是实力企业1+1>2行动,更是政府联合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微生物技术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盐碱地种水稻,听起来匪夷所思;半荒漠里打造万亩连片有机稻田,更是不可思议。中植同惠生物工程(湖北)有限公司(下称“中植同惠”)正在实现这个天方夜谭。在贫瘠的土壤上创造着杂交稻的下一个神话。


 
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播种机作业现场。

       2021年初,博斯坦沙漠灌区所属的于田县与中植同惠签约,“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正式落户于田,高标准稻田面积规划超4万亩。日前,农田的保护建设性开发和春耕已基本完成。中植同惠运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当地土壤,成为项目亮点。

       微生肥领衔土壤修复攻克难题 数万吨投入示范基地

       博斯坦地处西北半荒漠地带,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溶性盐类非常容易积聚在土壤表层。当地盐碱化、荒漠化严重,即便在引水灌溉的情况,依然不适宜农作物生长。无疑,这些荒漠盐碱地的平整、治理与改良需要下番苦功夫。

       中植同惠使用独有的土壤修复专利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将定向研制的修复剂均匀撒在土地表面,然后通过翻耕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若干天土地即可自行修复。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该专利具有成本低、生态环保、修复周期短、效果好、效率高等优势。

       “修复剂的关键材料是从污(淤)泥、生物秸秆、餐余垃圾等常见原料中提取出的有机质和生物菌肥”。首席科学家秦万贵进一步解释,微生肥反哺农业,能够用于修复培肥因酸化、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而退化的土地,改善因长期缺乏有机质而收成不佳的农田。同时,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将便利农业生产与管理,减少劳动强度,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运输有机质、生物菌肥的车辆。

       公开资料显示,中植同惠是首批国家级菌种企业,已储藏微生物原菌种400多种,涵盖水土修复治理、环保治理、农林废弃物利用、食用菌、动植物生长、水质调节、病虫害防治、生物医药等十余个细分领域。截止月初,上万吨有机质、生物菌肥,已用于示范基地土壤修复。

       土壤数据库为微生肥研发贡献智慧 馆藏4万+标本

       盐碱荒滩土壤得以修复的强助攻是土壤博物馆与数据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植同惠的技术骨干联合国内相关单位、组织和个人,每隔5年分3个轮次,在全国镇村级同一地点采集土壤标本,以跟踪研究30余年间土壤的环境变化;共计采集1874个土壤,十多万份标本。这些实物按照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的分类标准,均被放入位于湖北随州的土壤博物馆。这也是涵盖我国土壤类型较多、标本种类较完整的资源库。

       博物馆所陈列的每一种土样就像是一个个小型的数据库。通过对每一种土壤的结构、大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统计,提取了900余个土壤土著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病原微生物),以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土壤数据库。

       庞大的土种资源库与微生物数据库,能够为水土环保治理、培肥地力、合理布局大农业及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基础技术资料支持,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类土壤问题。以有机稻田示范基地为例,微生物技术研发团队将博斯坦土壤与馆藏的西北区土种进行比对分析,进行微生物原菌种分离,复壮,为修复剂的量产做好技术准备。此外,全智能程控10万吨生物发酵生产设备,以及完备的储藏、检测设备全面保证了微生肥的产能与质量。

       珠联璧合 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鉴于博斯坦盐碱地的土壤特性,选定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心)天津分中心杂交粳稻国审品种天隆优619号。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植同惠与中心的第一次合作。2020年,公司负责中心阳江绿色有机稻分中心的设立与运营。当年,按绿色标准种植的垦造田稻,创造了当地抛荒田首次种植水稻单产最高记录;利用生物菌肥种植的有机水稻产量比当地栽培模式增产150公斤/亩。这些成果得益于团队成员三十余载技术创新和项目施工的一线经验。

       中植同惠长于水土修复治理、涉农循环经济、有机农业技术服务领域,也体现在和于田县的合作。双方的签约并非局限于4万亩有机水稻种植,还包括莲藕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畜牧养殖、食用菌产业等项目在内的6万余亩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整体项目投资5年内不低于6.4亿元,最终将建成集生产、加工、旅游、民宿、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其中,食用菌产业项目预计建成88栋栽培车间、50栋种植拱棚,带动当地不少于200名低收入户增收。

       和于田县签约同日,中植同惠还与四川葵清环保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四川)有限公司”,将成熟有效的土壤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绿色有机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复制到四川省的广袤土地上。

       中植同惠生物工程(湖北)有限公司,旗下又分别依次成立了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广东)有限公司、中植同惠生物(湖南)有限公司、中植同惠生物(海南)有限公司,并于四川、河南、天津、山西、浙江、广西等全国多地形成了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投入,用生物科技力量为当地服务。

       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中植同惠依托中植企业集团不断拓宽合作边界,释放地方区域潜力。这不仅是实力企业1+1>2行动,更是政府联合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微生物技术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盐碱

上一篇:同心协力铸栋梁家校共育促成长
下一篇: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摄影创作基地落户4A景区关山古镇



首页 | 华早团队 | 华早简介 | 记者专栏 | 联系华早 | 版权声明 | 加入华早 | 业务体系 | 人员核验 | 华早文化衍生品 | 管理制度 | 华早大事记 | 撤稿申请 | 发稿系统

本站所刊登的华夏早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华夏早报版权所有,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

© 华夏早报社 版权所有

新闻爆料huaxiazaobao@126.com
在线咨询
QQ:281111172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