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7日讯 岁入金秋,大地丰收。9月14日-17日,中国乡村振兴创新论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朱名红率调研组一行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开展乡村振兴考察调研,甄选乡村振兴示范县、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和龙头企业,为首届中国乡村创新论坛在广西举行做前期调研。
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广西的北大门,素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的美誉,为全国1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有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县等荣誉称号。调研期间,朱名红率考察调研组深入全州县绍水镇、安和镇、才湾镇、龙水镇、全州工业园区考察、调研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小小菌菇撑起广阔致富路
9月14日,朱名红率乡村振兴宣教员、规划和电子商务等人员从广西南宁驱车到桂林市全州县开展乡村振兴考察调研。刚到全州,调研组就去到位于绍水镇的广西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绍水镇新军生态家庭农场示范基地。全州县新军生态菌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公司占地150亩,坐落于绍兰村委方家自然村,总投资2500万元,年产菌子3000吨,产值可达1800万元。
(图为调研组一行在全州县聚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考察菌菇种植情况)
据全州县新军生态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军介绍,近年来,绍水镇通过建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附近群众511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2万元,增收农民人均收入2000 元。同时,以劳务帮扶的形式,在用工条件上主动向困难群众倾斜,辐射解决基地周边村民就业问题, 形成了“产-供-加-销贮”一条龙服务,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红色土地绿色崛起产业强镇
9月15日,朱名红率调研组来到到全州红色小镇——安和镇。该镇以文塘村和大唐村为核心的区域是1934湘江战役中最惨烈的战场之一。1934年12月3日奉命断后的绝命后卫师——红34师依照上级命令从灌阳县向西突围,在前往湘江凤凰嘴渡口途中,与桂军夏威部在文塘村后龙山发生激战,红34师3000多红军战士喋血牺牲。在这红色大地上,英勇红军以惨重代价换来了现在的平安和幸福。如今的红色热土崛起了绿色产业,以红带绿,开启了新的长征,赓续着红色基因。
位于文塘村的全州县都庞芋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传统特色产业槟榔芋种植,带动安和镇种植香芋18550亩。此处香芋的品质甚超荔浦芋头,其价值不错,亩产值可9000元,总产值突破1.6亿元。同时,该镇还发展休闲农业观光项目,通过农旅结合、红旅结合等项目建设,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示范区。2019年以来,示范区游客超过70万人次,年旅游收益达7000万元。
乡村公路两侧万亩高标准农田在深秋的阳光下金灿灿的,述说着丰收的喜悦,期间较为突出的是绿黄禾苗稻田。调研组走进一看,绿黄禾苗下谷子紫色外皮,稻穗并不饱满。据全州紫金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介绍,这些紫色水稻是紫金香稻,在安和镇种植了800亩。“紫金香稻”属于珍惜的紫米品种,在桂北盘瑶聚居的越城岭山脉已经有超过600年的种植历史,相传明代更是贡米。“龍紫晶”品牌紫米由于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叶酸以及香软Q弹的口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据了解,全县范围内的紫金稻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年产量1000余吨,解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同时还帮扶了近30户的贫困户脱贫。考察团表示,紫金稻是全州县推进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建设、打造全州香米品牌而推广的重点品种之一,企业要用好品牌优势,加大加快推广紫金稻种植项目,助力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15日下午,调研组来到素有小九寨沟之称的龙井村,考察调研该地的乡村治理和乡村文明与生活。在该村,一条小河源自地下泉,穿过岩洞,形成龙井谭,穿过龙井村,碧绿的河水,清澈见底,百米深的龙井谭可以见到水底的水草和鱼虾。小河两岸家家建立起了小洋楼,村民们在自家门口或村口销售手工制品和农产品。据了解,该村在大力发展高标准水稻和瓜果林业之余,大力发展旅游业,村里有数十个农家乐和农家民宿、酒店,还有酒坊和土特产作坊。该村目前已被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考察团对安和镇乡村振兴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朱名红在调研中强调,安和镇的发展需要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整合资源,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要保护生态资源,在发展过程做好水的文章,发挥安和优质水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芋头产业、紫金米产业,突出生态优势延伸产业链;赓续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开发红色资源,以红带绿,推动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继承发扬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开发古村古迹和民俗文化,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让乡村更生态更宜居。
(图为安和村龙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示范村一隅)
毛竹山村迎来金凤凰
9月16日上午,调研组来到全州县才湾镇进行调研。先后到桂林天湖旅游开发公司、湘江战役纪念馆、南一村进行考察,重点调研了毛竹山村。今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第一天,就来到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乡村振兴情况,走进葡萄种植园,鼓励大家坚持科技兴农。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村民做大葡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游客络绎不绝,桂林天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也与才湾镇签署了乡村振兴协议。毛竹山村用原生态模式种植葡萄,树下有行间生草,葡萄园里养鸡鸭,再加上统一的技术和管理,种出的葡萄有卖相、口感好、品质高。
葡萄种植作为才湾镇毛竹山村的特色产业,全村种植面积共有320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调研组一行深入葡萄园,察看葡萄长势,询问销售收入,与种植户和村支书交流沟通,鼓励当地要不断提升葡萄种植品质,打造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户增收。朱名红常务副主任强调村庄要按乡村振兴要求科学规划,培育做强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留住乡愁,结合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实施毛竹山、才湾镇的乡村振兴战略,并与桂林天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出了规划和发展建议。
小小金槐期望铸就百亿产业
结束才湾镇的调研后,调研组来到全州县工业集中区,调研该县最具特色的金槐产业。调研组走进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槐产业的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充分了解金槐从种植、采摘到分拣、烘焙、包装和加工成金槐月饼的每个环节。
据桂林原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爱明介绍,金槐种植基地分布在全州县才湾、两河、东山、白宝等多个乡镇,近3万亩。“后续会将基地周边近千亩的山地种上金槐,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蒋爱明说道。
(图为中国乡村振兴创新论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朱名红在金槐基地调研)
金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槐米含有多种氨基酸,总含量高达4950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高达19.03%,是常见保健珍品银杏仁的2.2倍。全州有着“中国金槐之乡”的美誉,在全州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且品质在全国最好,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全州县因此成立了“金槐办”。截至2020年,全县已种植金槐27万亩,年产金槐1.6万吨,产值达9.6亿元,惠及全县18个乡镇,273个村委,共73万人,并带动15000户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全州金槐以原材料销售为主,金槐的年产值在10亿左右。蒋爱明表示,公司研发的金槐茶比较受市场欢迎,也占据较大的销售比例,如进行深加工将大大提升金槐的产值。
调研组强调,全州县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抓住金槐产业,大力发展这一特色产业,食药同源,结合科学技术,加大研发,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朱名红常务副主任指出,全州县要高度重视金槐这一特色产业,政策倾斜,组织跟进,做好规划和产业延伸,打造金槐产业集群,融合康养文旅,食药并进,打造成百亿级产业。
禾花鱼创新集体经济新模式
9月17日,调研组前往全州县龙水镇安陂村的聚龙生态园进行调研,了解到龙水镇通过与聚龙生态园联合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村民合作联社来发展稻田禾花鱼养殖项目,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图为聚龙生态园董事长唐勇彪正在打捞禾花鱼)
聚龙生态园董事长唐勇彪介绍,生态园创新禾花鱼养殖模式,全面调动起了农户和村两委的积极性。生态园制定生产标准,统一育苗,统一收购,由村委进行生产安排、品质监督和产品回购,然后生态园最终销售。农户得了价格,村委也有了集体收益,企业有了品牌、品质。
据了解,聚龙生态园禾花鱼养殖基地核心区从60亩扩大到了200亩,辐射区达500亩以上,年出产1.5万斤鲜活禾花鱼、2千斤干禾花鱼。聚龙生态园创新养殖模式,激发全镇各村委与其开展合作,目前已有4万余亩稻田养殖了禾花鱼,大大地推动该镇乡村振兴的发展。
全州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禾花鱼为长时期稻田放养驯化选育品种,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禾花鱼是生长在稻田里的一种生态鱼。广西全州县历来就有有养殖禾花鱼的传统,当地群众在田里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提高稻田利用率。
全州禾花鱼的养殖在汉代就已有记载。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桂林府里品尝到鲜美可口的全州禾花鱼,遂一道圣旨命广西每年要把全州禾花鱼贡至清廷。全州禾花鱼因此成为清代贡品,誉满京城。而今,禾花鱼将成为全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图/文 吴晓娴 廖洁)